钟山区双戛街道:“草莓博士”李世瑶 返乡创业甜蜜事业富百姓

多彩贵州网   2023-02-27 09:19:50

“我们基地海拔近2000米,昼夜温差大,草莓花芽分化特别早,产出的草莓口感和品质都比较高。比起外面优厚的待遇,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从事低效的传统农业,故乡的水土和父老乡亲养育了我,自己在外面学习了这么多年农业,回来学以致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农业效益,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产业,让他们都过上幸福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2月14日,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关资料图)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草莓幼苗分化成熟快,因此也被誉为“草莓育种天堂幼儿园”。

“这个季节,恰逢草莓采摘的最佳时节,红的、黄的、白的,锥形、圆形、异形,各种各样的草莓匍匐在墨绿的茎叶下争奇斗艳。大家尝尝,别看白的个小、品相一般,可是它的味道特浓而且特别甜。”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的农学博士李世瑶说。

提起李世瑶,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草莓博士”,这不仅是对他钻研草莓种植的赞誉,更源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学博士。

2017年,一心想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专业特长的李世瑶,立志要回到家乡改造传统种植,发展现代农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踏上了回乡自主创业发展之路。

李世瑶的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推广良种良法的改革也有较大阻力,对于他的选择,亲朋好友都不理解。刚开始的时候,李世瑶很着急,后来转念一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带着大家干,就要做给大家看。当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了一年,于2017年回到老家中箐村时,第一个强烈反对的人便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不希望他回来,认为他“没出息”,花了那么多钱,读了那么多年,这书“白读了”。但李世瑶不这么认为,他不止一次地开导父亲,自己在外工作,只能解决一个人就业,回到家乡创业,可以带动一群人就业,可以改变一代人的观念。

2017年11月,李世瑶回乡后在猪圈上搭了一个小温室,种了12个草莓品种进行科研实践,留下白雪公主、黔莓2号、红颜和章姬等良种。2018年,一次草莓到了疏花疏果时节,群众一看全是果,舍不得疏掉,都留着,结果品质、口感、商品性都受到影响。通过一次又一次亲身示范,让群众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逐渐转变了观念。就连曾经强烈反对自己回来的老父亲也欣然转变立场,将家里的十多亩地全交给李世瑶打理。随后,他以每年5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村里9户人家的20多亩荒地,带动11户28人就业,农户在基地务工按每天80元支付,待项目产生收益时,农户还将获得项目纯利润25%的分红,就业增收有了保障。

说到草莓种植,李世瑶告诉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这样才能提高草莓生长的质量和产量。六年时间里,他先后引进了30余个草莓品种进行试验,通过不断改进,目前种植的京郊小白、黔莓二号和京桃香等20余个品种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

“李博士性格非常好,耐心教我们种植草莓的技术,我们在这里干活不仅工资有保障,自己的几亩地也在他的指导下种上了草莓,跟着他干我们有信心有希望。”谈起未来周梦充满自信。

2021年,草莓基地在当地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引进了20个草莓新品种,通过高山育苗,目前已筛选出红玉草莓、桃薰草莓等10个更加适应六盘水气候土壤特征的品种,这些草莓品种不仅病虫害少、品质优、产量高,而且可实现提前一个月上市。

对于种植草莓这份“甜蜜事业”,李世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引领现代山地农业种植模式和推广种植技术的同时,不仅做给农民看,还带着农民一起干,和农民一起发展农业产业,探索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由他领办的家庭农场,2021年被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李世瑶表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聚焦要素发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定要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种植模式的研究和示范推广,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对优良品种、高新技术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只有将发展产业所得与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结在一起,才能让他们真正有参与感,实实在在跟着干、共同干、一起干,把产业长远地发展下去。

如今,他创建的六盘水山海园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已从最初的2个大棚发展到50个大棚,种植品种也从草莓拓展到西瓜、玉米选种培育。

供稿:钟山区委宣传部

作者:黄庆松

一审:胡绍山

二审:周明

三审:夏航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